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帐号 在线排版 加入收藏 网站导航 TAG标签
原创文学网(htwxw.cn)
辉坛文学网-有奖征文,原创文学网征文
心情说说
  • 恩宇 说:呵呵!!!
  • 寒千古 说:【西江月】 入月仲秋兴庆,玉盘静注吾窗。借芒明月夜!!!
  • 清香荷韵 说:大家好,我是清香荷韵!!!!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素手挽青丝 说:你的衣角是我留不住的忧伤!!!
  • 丹心汗青 说:我说,我想回来,还回的来吗?!!!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袋鼠 说:知难而进,愈挫愈勇;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天道酬勤,!!!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当前位置: 辉坛文学网 > 名家散文 > 宗璞 >

长相思--作者宗璞

时间:2015-05-18 20:30来源:宗璞文集 作者:宗璞 点击: 次 -[收藏本文]



  
万古春归梦不归  
邺城风雨连天草  
——温庭筠《达摩支曲》  
当我站在秦宓的公寓门口时,心里很高兴。虽然和她不是同学,也非玩伴,交往不多,却觉得颇亲密。因为家里认识,我照她们家大排行称她做八姐。在昆明街角上,曾和她有过几次十分投机的谈话,内容是李商隐和济慈。当时她在上大学,我上中学。这次到美国来,行前她的堂姐秦四知道我的计划中有费城,便要我去看看她。我满口答应说,也正想见她呢,好继续街角上的谈话。“她现在很不一样了,——还没有结婚。”秦四姐欲言又止,“见了就知道了。”  
时间过了四十年,还有什么能保持“一样”!  
门开了。两人跳着笑了一阵之后,坐定了。我发现时间在她身上留的痕迹并不那么惊心触目,像有些多年不见的熟人那样。她的外貌极平常,几乎没有什么特征可描述,一旦落入人海之中,是很难挑得出来的。这时我倒看出一个特点,她年轻时不显得年轻,年老时也不显怎样衰老。大概人就是有一定的活力存在什么地方,早用了,晚不用,早不用,晚用。  
两人说了些杂七杂八的事。她忽然问:“你来看我,是受人之托吧?”  
“你堂姐呀,才说过的。”  
“不只是四姐。还有别人。”她笑吟吟的,似乎等着什么重要喜讯。  
“真没有了呀。”我很抱歉,见她期待的热切神色,恨不得编出一个来。  
“你要是等什么人的消息,我回去可以打听。”  
秦宓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收去了,呆呆地看着我,足有两分钟。然后就低头交叉了双手,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是否该告辞,但是说好晚饭后才来车接我,只好也呆坐着。  
她的房间不大,却很宜人,说明主人很关心自己的舒适,也能够劳动。她坐在一扇大窗前,厚厚的墨绿色帷幔形成一个沉重的背景。  
“拉开窗帘好吗?”我想让他做点事。她抬头想了一下,起身拉开窗帘。我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花海,一片奔腾汹涌的花海。这是美国的山茱萸花,高及二楼,把大窗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充满生意的画面。  
“真好看!”我跳起身,战到窗前。山茱萸一株接着一株,茂盛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望不到边。  
“这不算什么。”秦宓裁判似地说,“记得昆明的木香花吗?那才真好看!”  
木香花!当然记得!白的繁复的花朵,有着类似桂花却较清淡的香气。那时昆明到处是木香花:花的屏障,花的围墙,花的屋顶……“我第一次注意木香花,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是我们的证人。”秦宓的眼光有些迷茫。  
你们?你们是谁?你和木香花吗?  
“那时你是个可爱的小姑娘。他认识你,向你走过来,你说‘这是秦宓秦八姐’。你看见我们在木香花前相识。”  
我感觉很荣幸,但实在记不起那值得纪念的场面了。“我没有介绍他吗?”我试探地问。  
“他用不着介绍。我知道他,他是你父亲的高足。还会唱歌,抒情男高音,在学校里很有名的。”  
我把父亲的高足——我认识的,飞快地想了一遍,还是发现不了哪一位和秦宓有什么关系。不过我已经明白。她等的消息,就是和这位木香花前的高足有关。  
“他对我笑了一笑。——一句话也没有说。”她叹了口气,目光有所收拢了,人从木香花的回忆来到山茱萸前。记起了主人的职责。“我们做晚饭吧。端着你的杯子。”她安排我坐在厨房的椅子上,自己动手做饭,拒绝了我助一臂之力的要求。  
“你们后来来往多吗?”我禁不住好奇。  
“常在校园里遇见,他有时点点头,有时就像没看见似的。你知道吗?”她有些兴奋地说,“有一次新中国剧社到昆明演出话剧《北京人》,我们宿舍有好几张票,我因为要考法文,没有去。后来听说他去了,真后悔,说不定会坐在他身边呢。”她的遗憾还像当年一样新鲜。  
“你来美国后他也来了?”  
“他先来,我才来的。可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后来他到欧洲去了。后来听说他回去了,消息完全断绝了。”  
“你难道不觉得,除了大形势下断绝消息的那些年,他想找你,其实很容易?”  
“他一定有很多难处。”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迷茫。这目光如同一片云雾散开了,笼罩着她,使她显得有几分神秘。“他一定会来接我。他一定的。我一直等着。”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一句话没有交谈过,她却等着,等了四十年!  
房角有一把儿童用的旧高椅,和整个房间很不谐调,我走过去看。  
她说:“这个么,我帮别人修理,还没有修好。”  
“你做木工?”  
“无非是希望自己对别人有点用。”  
我要帮着摆餐具,她微笑道:“呀!你不会摆的。”说着她迅速地摆好餐桌,样样都是三份。  
“还有客人么?”我不免问。  
“就是他呀。”她仍在微笑。“我觉得他随时会来,如果没有他的座位,多不好。”她一面说着,一面仔细地把一张餐纸叠成一朵花,放在当中位置上。我们两个相对而坐,我们的餐纸都没有用心叠过。  
等一个不会来的人,有点像等一个鬼魂。天黑了,窗帘拉上了,遮住了山茱萸。我觉得屋里阴森森的。她可能喜欢这样的气氛,渐渐高兴起来。举起杯子对我表示欢迎。说我的到来是好兆头,证人都来了,本人还不来么?我不便表示异议,只好笑笑,呷一口果汁。她提起昆明街角上的话题,兴致很好。“我们有一次谈义山诗,谈到《重过圣女祠》那首,还吵了一架呢,记得吗?”  
我想不起吵的什么。“‘一春梦雨常瓢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这两句太美了,似乎空气里都有一种湿润的清香。难道你说不美?”  
“这一联没有争议。我们吵的是头两句,‘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我说碧藓滋应该形容没人来。你其实是和李商隐吵架。”  
我依稀记起来了,“还有最后两句,我们为那通仙籍的玉郎,也争了好一阵,我说玉郎这种人误事,你说这种人很重要。”  
“那时你还太小,初中三年级吧?”她轻轻叹息。那时她是大学三年级。  
“还有济慈呢。别忘了他。”我笑道,“我们不是说过我们是街角四人俱乐部吗?——‘那过去的古老、灰色的时光’——”我停住了。  
她没有接下去,却说:“我在伦敦去过济慈故居,墙上挂着一张脸的模型,是济慈刚死后,从他脸上做出来的。老实说,我觉得有点可怕。当时心里闪过一句义山诗——”“我来说好吗?那句诗是‘他生未卜此生休’。”  
她看着我,眼光是清明的、愉悦的。我们没有琢磨诗句的沉重,反而笑起来,笑得像在昆明街角上那样。  
“自从那天你介绍了他,我们便是五人俱乐部了。可一直没有告诉你。”她笑过了,脸上又是迷茫的神色。  
我介绍了他!我踌躇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可我还不知道这一位尊姓大名,——能告诉我?”她似乎很诧异,说:“我以为天下人都知道呢。你是第一个知道的。”她坐好后,抚平衣襟,郑重地说:“他是魏清书。”  
只要她说的不是一只猩猩或熊猫,我都有心理准备。我镇静地咽下了这几个字。魏清书,中国数学界的才子,魏清书定理前几年在报章杂志上很热闹了一阵。  
“可是他早结婚了呀。”我脱口而出。  
“早听说了,我不信!听到这种谣言以后,我才等他用饭。他是该有个家了。”  
她又叹息。  
“而你呢?秦八姐!”我忍不住说,“他早有家了。他的妻子我见过,是英  
国人。也许是法国人,瑞士人?总之是西欧人。”  
“我不相信。”她很镇静。“这是不可能的。”  
“我让他亲自写信告诉你。”  
“那好,我等着。”镇静而坚决。  
后来她问起我的先生是怎样的人。我怔了一下,觉得很难形容,许多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了。他就象自己的头脑、心脏、手臂、躯干一样,很难分出来评价。不过我还是想出来一个譬喻,及时说出来:“他么,他是一段呆木头。”  
秦宓说:“呆木头好,很适合你。我不一样,我等的是整个的世界。”她的眼睛闪了一下,随即黯淡下来。“不过在得到整个的世界以前,他是空气。”  
我们都没有笑出来。又说些话,时间到了,她坚持送我到公寓门前,看我上车。我向她招手,却见她向来车的那边望着。她在等,等那木香花下的人在夜色里出现。  
离开她时,我立志要把她从无尽头的等待中拯救出来。后来在旅行中见到几家奇怪的婚姻,回北京后面对一段呆木头,我有点怀疑自己救苦救难的想法,做出来能否真的救苦救难。秦宓明白说了,她等的是整个世界,如果没有,她情愿要空气。她不需要替补队员什么的。因为痴心,她不承认不能得到,那就总还有些希望罢。哪怕这希望是虚幻的,假的,是挂在木香花上一个已经破碎的梦。  
可是秦四姐已经出面干预了。她打电话来,说是知道我回来了时差倒过来没有?人来人往地忙乱过了罢?随后就问起秦宓的情况。我详细汇报,只说事实,不谈见解。她似乎在点头,说:“依旧,依旧。”  
两边都沉默了一会儿,秦四说:“谢家小妹,你得帮个忙。”  
“我静候吩咐。”  
“你让魏清书写封亲笔信,说明情况。别让八妹这痴心的人再等下去了。”  
“我原也这样想。真的,大概大家都会这样想……可这几天我觉得,戳穿了,太残酷了。”  
秦四笑了一声,说:“可不是,我记得你也是有几分痴的……”她这印象不知从何而来。不过她没有多发挥,听到我承诺去办“亲笔信”,便适当地转过话题,像每次通电话一样,不忘向呆木头问好。尽管呆木头从来也没弄清楚她是谁。  
魏清书家的电话号码很容易找到了,是他本人接的电话。我报上姓名后,他一阵惊喜:“是娥法!多年不见了,你可好?多谢你打电话来。”得知我有事相求要登门拜访后,他爽快地说:“当然我去看你,今天晚上就去,好么?”  
傍晚,魏清书骑车来了。  
他看上去比秦宓老多了。秦宓是在一种静止的状态,她储存着活力等待她那“整个的世界”。魏清书是很辛苦的,除了艰巨的脑力劳动外,那几年思想改造他也是身体力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下干校,常举行各种讲用会,他用数学上一个定理联系养猪体会,一讲就是一上午。当时大家说好,后来又说他意在嘲讽,居心叵测。当时常在野地里开大会,谁遇到水坑或泥地,是不能绕过另找地方的,在哪儿就坐在哪儿。很多人为这种待遇研究对策,只有魏清书似乎丝毫不以为苦,主动把干燥的地方让人,自己去坐在泥泞里。眼也不眨地坐下去,毫不犹疑。  
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在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十年过去了。他大概六十多岁了吧,背有点驼了。原来是中等身材,现在就显得不够伸展。我忽然想哭,赶快到厨房拿饮料。他说,“真的常常想来看看你,——不过,说也是白说。”  
“北京太大了。”我笑道。彼此说些情况后,我讲了秦宓的事。  
魏清书觉得十分奇怪,他怎么也想不起世上有这个人。他记得一次在木香花前看见我,却不记得我身旁还有别人。他看见我手里拿着一个风筝。可是我从来没有玩过风筝,这是我童年、少年时代的重大遗憾。眼看这要成为争辩话题,我连忙放弃自己的遗憾,表示相信他的记忆力。  
“那风筝是紫色的。”他确定地说。  
说到后来他同意写一封亲笔信,说明他的家庭情况,一切很美满,再附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他抱歉说以后帮不上忙了。我保证到此为止,以后再不会麻烦他。  
他走时呆木头在门厅里拿东西,我忙介绍,其实他们早该认得的。两人哼哼哈哈也不知说了几句什么。我怀疑他们实际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魏清书走后,我责怪说,“见人也不热情些,人家是学部委员呢,咱们认识的学部委员大概只剩这一个了。”  
呆木头瞪着两眼看我,说,“他不是那个搞数学的吗?”  
智力不低。  
亲笔信次日躺在信箱里。信是写给我的。说他1954年在欧洲结婚,妻子芙妮是比利时人,也是数学家。他们有一子一女。信中警句:“我想世界上不会有人像芙妮这样理解我,懂得我是需要一点专业训练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四个人,孩子们还是少年。另一张只有他们两个人,孩子已不在身边了。两人各坐一张藤椅,相视而笑芙妮看去很是苍老。外国人容易显老。  
我把信复印了一份,寄给秦四,把原件和照片寄给秦宓。我觉得自己从一个荒唐的痴梦中逃脱出来了。我再不管这件事了。  
两周过去了。我们的日子刻板而平静。平静中我不免想起秦八姐,不知她是否能逃出那荒唐的痴想。亲笔信和照片能动摇她四十年不回头的等待吗?  
一个夜里我正睡醒一觉,忽然门铃乐声大作,把我们吓一跳。看表是差一刻十二点。  
半夜里,谁来拜访?我不让呆木头一人去开门,两人来到门口。他先从猫眼中向外看,“不知道是谁。”看了等于不看。  
我推开他,自己看时,立刻惊呼一声“是你”,慌忙下令开门。  
来人是秦宓。一身黑衣,显得很瘦弱。说是飞机误点,太对不起了,不过她必须来找我,哪儿也不能去。  
必定是为她的痴想而来,我想。我忽东忽西地张罗着,拉开客厅的沙发,沙发上掉出些桔子皮,想是冬天的存货。安排好了床铺,拿出小点心,点心碟子放在桌上,旁边都是灰尘。我很惭愧,暗怪她也不通知一声。又想去煮方便面时,她说飞机上吃得太多,吃不下了。我一面奋斗一面说,“我这里欢迎你,哪儿也不用去。”  
她看上去很抑郁,眼光粘在了我身上,随着我忽东忽西,看得我有些发毛。等到我坐定了。她幽幽地叹一口气,说:“我是来讨个真话的。”  
“还有什么真话?信和照片收到了?那是最真实的真话。”  
“那不是!”她的话斩钉截铁。“那些东西是真的,可是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他已经死了。”  
我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谁说的?他两周前还在这儿。今天我还遇见他们研究所的人,没有说起!”  
“可能人家不打算告诉你。——我知道,他是死了。”可是她并不显得悲痛,只是神情有些特别。  
“打听消息,也得明天了。”我把心一横,决计维护自己的休息权,我要睡觉。  
秦宓放我去睡觉了。她自己可是一夜未睡,不时在房间里走动。次日起床后,我呵欠连天,昏昏然不辨南北西东。却见她精神满好,不像彻夜未眠的样子。  
感谢电视台增加了播放新闻的次数,用早餐时呆木头开了电视机。我刚瞪了他一眼,忽听见说,中国中学生参见数学物理化学三项奥林匹克比赛获奖归来,科委举行欢迎大会,最重要的是下面一句话,“著名数学家魏清书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同时荧屏上出现了他正在讲话的图象,比那次见他显得神气些。这是昨天的事。  
“放心了吧!”我对秦宓说,“不要再瞎想了。这对他也不好,像是咒他。”  
奇怪的是秦宓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安慰,倒是眼圈红了,鼻子皱起来,使她那张平淡的脸看去很丑陋。她连忙用手绢捂住脸,低头不做声。  
“你这是怎么了?”我不解地说,像是恨他不死似的!沉默了一会儿,我忽然明白了,她确是希望他死。  
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一个故事,题目是《美人还是老虎》,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公主,由于国王的禁令不能得到自己心爱的人。为了让她和他彻底断绝关系,国王在他身边设了两扇门,一个门里坐着一只老虎,一个门里站着一位美人。老虎出来,吃掉他;美人出来,嫁给他。开哪一扇门,由公主决定。我们讨论了半天,我们要开哪扇门?大部分人都是铁石心肠,说要老虎。只有一个同学哭起来,说她两个门都不要开。  
“秦八姐,你好狠心。你是要开老虎那扇门了?”  
“你看见吗?他老多了。人生没有几年,真是何苦!”我唠唠叨叨。忽然见秦宓抬起头,脸上挂着两行清泪。我立刻不再出声。  
过了一会儿,她怯怯地碰碰我,说真对不起,没有征得同意就来打扰。  
我说坦率地说,你想干什么?她说“我想一个人呆着。”“那你就一个人呆着。”我和呆木头不约而同都要去图书馆,那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时近中午,我们回到家。呆木头从来进门出门都抢先,这时却堵在门中,踌躇着不进去。“这是咱们的家吗?”他小声问。  
我猛然一惊,心想可能秦宓出了问题。慌忙推开他,先觉得狭窄昏暗的门厅宽了许多,亮了许多。进到客厅,只见窗明净几,纤尘不染,整间屋子,从头到脚都擦过了。两个玻璃门书柜,闪闪发亮,柜中的书骄傲地望着我们,那意思是:这回可见了天日!“这是谢娥法的家吗?”呆木头明知故问,顺手从桌上拿起一张纸,大声念道:“娥法——写给你的,放心,不是绝命书。”  
秦宓的条子是这样写的:  
娥法小妹,我到四姐家去了。所有清扫出来的东西,都在厨房角上,片纸只字,还得你们自己看过才好定去留。书柜底下扫出一个表来。我看你没有带表,找不着了吧?放在桌子第一个抽屉里。我会给你打电话。  
呆木头拿着纸条,自言自语:“怎么出了田螺姑娘!”  
“废话!”我开抽屉,果见那丢了几个月的表在里面。  
我立即往秦四家打电话,秦四的女儿说她们上街去了。问她们是谁?答说妈妈和八姨。我放了心。觉得有许多话要发作一番,却又说不出。  
呆木头洗青菜,煮方便面,一面说,“其实秦宓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执著到了极点,便有些怪。——其实人都有几分痴的,我看她还痴得不讨厌。”  
“哦!”我应道,“想不到秦宓在北京得一须眉知己。”  
“她的第一知己是谢娥法呀。”  
电话响了,秦宓打来的,感谢我留她祝说已经去落实机票了,明天就走。我说你们秦家亲戚在北京总有几十人,还是见几位主要的再去。她说没意思。我感谢她为我们做了一次清洁工,她说何足挂齿。又说在美国住了这么多年,觉得有一句话实在美妙无比。这句话很简单:我能帮助你吗?她说,“人总想着这句话,就到不了绝路上。”  
“不只到不了绝路,还要开辟新路才好。”  
“那就难了。我的生活,你可以预见。”  
我立刻作了批注,十四个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几个月过去了。暑假里我们到东北林区去了一阵。回来以后略略收拾整理,便觉秋意渐浓。一天我们到菜场去,路边的树木已在落叶,一片叶子旋转着飘落,快着地时又被风吹起,如此几次,才似乎万分不得已,缓缓地落在路边。我看呆了。忽然有人拍我一下,说:“我就说你也有几分痴的不是?”  
原来是秦四和她的女儿。先说些彼此近况。后来她放低声音说了下面一段话:“大概是两个月前我给你打电话,你们不在家。不在家也好。我是要告诉你一个假消息——可当时不知道是假消息,还以为真的呢。消息说秦宓死了,说得活灵活现:她在浴室洗脸,一转身就倒下了。华盛顿的十二妹去看,你猜怎样?她好好地在家里,在帮别人做木工。你看,有些消息不知怎么传的!没找着你倒好,免得你白伤心一场”我们笑了一阵,好象秦宓若是真死了,就不至于白伤心,还值得些。我们分手了,【名家散文阅读www.htwxw.com】她走了几步,忽又回头低声说:“我告诉你,她还是摆着两副餐具。”  
餐具旁一定还有细心折叠的纸巾。  
我们慢慢的走出很远,我才说:“我想她现在是不会死的。”  
呆木头应道:“因为那个搞数学的还活着。”  
谁知道呢。  
(选自《作品》1993年第十一期)

微信搜索:辉坛文学,每晚八点,有声原创,不见不散!扫描关注吧!

 




分享到:
请点击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让更多人阅读!


此文甚好
(0)
0%
踩一下
(2)
100%

标签(Tag) : 纪念

  







分隔线


散文集-栏目
  • 朱自清散文
  • 三毛散文
  • 袁昌英散文
  • 陈衡哲散文
  • 傅东华散文
  • 蔡元培散文
  • 李碧华散文
  • 张承志散文
  • 肖复兴散文
  • 林萧散文
  • 王统照散文
  • 曹靖华散文
  • 徐蔚南散文
  • 废名散文
  • 鲁彦散文
  • 王了一散文
  • 穆木天散文
  • 方令孺散文
  • 翦伯赞散文
  • 罗黑芷散文
  • 顾城诗集散文
  • 汪国真诗集散文
  • 刘再复散文
  • 李健吾散文
  • 瞿秋白散文
  • 北岛诗集散文
  • 刘亮程散文
  • 高洪波散文
  • 冯至诗歌散文
  • 洛夫诗歌散文
  • 卞之琳诗集散文
  • 韩少功散文
  • 纳兰性德散文
  • 梁遇春散文
  • 张洁散文
  • 冯雪峰散文
  • 李存葆散文
  • 王充闾散文
  • 莫怀戚散文
  • 应修人诗集散文
  • 戴望舒散文
  • 钟敬文散文
  • 林小娴散文
  • 李汉荣散文
  • 何其芳散文
  • 碧野散文
  • 田仲济散文
  • 韩春旭散文
  • 龙应台散文
  • 王鼎钧散文
  • 陈染散文
  • 张贤亮散文
  • 梁晓声散文
  • 林非散文
  • 孙伏园散文
  • 陈之藩散文
  • 池莉文散文
  • 王小波散文
  • 刘湛秋散文
  • 铁穆尔散文
  • 吴组缃散文
  • 艾思奇散文
  • 邹韬奋散文
  • 黎烈文散文
  • 叶灵风散文
  • 李霁野散文
  • 丽尼散文
  • 陆蠡散文
  • 雷抒雁散文
  • 雪小禅散文
  • 黄裳散文
  • 马丽华散文
  • 菡子散文
  • 梁衡散文
  • 张秀亚散文
  • 杜重远散文
  • 徐訏散文
  • 许钦文散文
  • 叶紫散文
  • 郑振铎散文
  • 莫言散文
  • 毕淑敏散文
  • 李广田散文
  • 罗兰散文
  • 钱钟书散文
  • 丰子恺散文
  • 艾青散文
  • 张恨水散文
  • 叶圣陶散文
  • 郭沫若散文
  • 谢冰莹散文
  • 张抗抗散文
  • 王蒙散文
  • 赵丽宏散文
  • 冯骥才散文
  • 刘墉散文
  • 铁凝散文
  • 宗璞散文
  • 董桥散文
  • 周国平散文
  • 本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