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帐号 在线排版 加入收藏 网站导航 TAG标签
原创文学网(htwxw.cn)
辉坛文学网-有奖征文,原创文学网征文
心情说说
  • 恩宇 说:呵呵!!!
  • 寒千古 说:【西江月】 入月仲秋兴庆,玉盘静注吾窗。借芒明月夜!!!
  • 清香荷韵 说:大家好,我是清香荷韵!!!!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素手挽青丝 说:你的衣角是我留不住的忧伤!!!
  • 丹心汗青 说:我说,我想回来,还回的来吗?!!!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袋鼠 说:知难而进,愈挫愈勇;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天道酬勤,!!!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三毛,孤独的孩子

时间:2015-03-11 17:12来源:辉坛-原创文学网 作者:青鸟 点击: 次 -[收藏本文]


编辑樱水寒:不是第一次读三毛,三毛的故事也不是第一次打动我,但作者笔下的这篇解读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你为锦瑟我为流年》是白落梅笔下的关于三毛的故事,在这篇解读里,作者不仅细腻的解读着作品的本身,同时亦很好的将自己对于三毛的认知融入了文字里。白落梅,这个世间奇女子,以自己一支细腻的笔,走近了三毛的一生,融入灵魂般的文字,深深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说,三毛是个孤独的孩子,一直未曾长大的孩子。三毛传奇的一生,在此小编就不细数了。她的童年,她的爱恋,她的孤独,她的梦想,在这篇解读里都一一为大家呈现了出来。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毛,她是“永远的三毛”,她的灵魂是自由不羁的。感谢白落梅让我们再次解读了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也感谢青鸟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学习了,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特奖励金币50积分500特推
——解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白落梅这样介绍自己:一个落尽繁华却依旧灿烂如初的女子。在平淡无声的日子里,拿一支素笔写写描描。
  
  读者心目中的白落梅:“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拣尽寒枝,凌霜傲雪”。
  
  我第一次听到白落梅这个名字,是好友随风推荐她的作品。在我的网络好友中,若论文字的精致、柔美,当数随风。我常常惊异于这个男子笔下的文字何以出落得如些清灵、俊秀、飘逸,于我文字的平淡、寡味实在完全不同的风格。随风力荐白落梅的作品,让我有了读她的好奇。
  
  当即就在亚马逊网购了几本白落梅的作品:《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等。
  
  翻开《你是锦瑟我为流年》,开篇前言,她这样写到:“踏光阴而行,折一笠风,一袖月,走进沙漠,找寻前世的乡愁。”只这一句,就让我一见倾心,爱上她精致、唯美的无可挑剔的文字。心里不由地叹息,原来不是自己不喜欢精致、不是自己不喜欢唯美,而是自己做不到这样不着痕迹的清灵、俊逸。
  
  今天关于白落梅,我不想更多的去解读去评价她的文字,我只想把它的这本《你是锦瑟我为流年》说给大家。想让大家跟我一起走进白落梅的文字,走进白落梅笔下的三毛。这个“烟花一样寂寞的女子,月光一样骄傲的女子,沙漠一样荒凉的女子”。
  
  学生时代的自己,对于三毛的解读镶嵌在《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文字里。读三毛,是我的高中,是我的少女时代,那时候的自己,稚嫩、年轻,只是陶醉于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惊叹于她的浪漫和自由。曾经无知地说过一句很自以为是的话“三毛有着最自由的灵魂”。是啊,自由,是我曾经对于三毛最自我的评价,我以为她是因为有着自由的灵魂才去了撒哈拉,我以为她是因为浪漫才嫁给荷西,有一段绚烂的异国情缘。我以为她是因为内心的自由飞扬,才留着一头浓密的长发,穿宽大的衣服。
  
  白落梅的《你是锦瑟我为流年》,告诉我的却是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毛。在我沉醉于她的文字,跟随着她的笔墨,解读三毛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之前对于三毛的理解,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像。三毛,不自由,更不张扬。恰相反,她只是个孤独的孩子。
  
  是的,三毛是孤独的孩子。直到选择死,她都是个孩子。正如白先勇的那一句:“她是个拒绝成长的生命流浪者”。到最后,白先勇对于三毛的记忆“只剩下那个穿着苹果绿裙子十六岁惊惶羞怯的女孩”。
  
  【壹】无忧的童年
  
  三毛生于重庆,3岁时随父母迁往南京。三毛的童年是富足、悠闲如公主般的。父亲陈嗣庆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母亲缪进兰是上过洋学堂的新女性。
  
  白落梅说,她相信年仅3岁的三毛初到南京,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她的性灵,读得懂山水的魂魄,草木的愁结。而我更相信,这也是白落梅的一厢情愿,一如一直以来我对于三毛的一厢情愿。因了她某个动人的章节,本能的赋予我们美好的期望,其实是要成全我们自己的想像和内心的期许。
  
  只是不管真相究竟如何,不管三岁的三毛能否读得懂山水和草木。三岁的三毛在南京家里的图书室,的确开始沉迷文字,沉迷那些漫画,包括那本《三毛流浪记》。
  
  我想,那时的三毛,对于文字只是纯粹的好奇和喜爱,她绝不会知晓文字里面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但是她可以轻轻浅浅地领悟文字世界里那些好恶和悲喜。在后来,三毛漫长的一生里,她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人生都交付给了文字。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三毛,或许是她后来的经历,也或许,是她年仅三岁时的沉迷。
  
  三毛喝了三年的秦淮河水,没来得及沾染上这座六朝古都的脂粉气,未来得及欣赏金陵古都的余韵,就匆匆离开。六岁的三毛,随父母到了台湾。到了台湾的三毛,除了家里订阅的杂志还翻读父亲和堂兄的书橱。鲁迅、巴金、老舍、郁达夫、冰心……看完家里的还去租书店阅读。《简爱》、《呼啸山庄》、《飘》……那些枯涩难懂的文字对于三毛这个小女孩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白落梅一定和我一样,关于三毛的童年,她的读书时光,脑海里一定有自己想像的画面。在光线不会很强烈的书房,三毛一定是坐在某个角落,如痴如醉地读着那些她所能看到的书籍。在与这些古今名著的亲密接触里,三毛有得到有失去。她失去了同龄人该有的单纯和快乐,得到的是一个别于常人的女子的忧愁和成熟。三毛像个误入书海的孩子,在别人的故事里真实的悲伤和欢喜,甚至忘掉自己。她过早的典当了自己的如水华年,在文字的领域孤独而执著的流浪。
  
  想说一说,三毛关于爱情的小插曲。三毛读国小四年级的时候,参加排演一幕《牛伯伯打游击》的话剧,扮演匪兵乙的三毛对匪兵甲产生了神秘而朦胧的情意。这应该是三毛的情窦初开。三毛后来回忆匪兵甲有这样的文字“只记得他顶着一个凸凸凹凹的大光头,显然仔仔细细被剃头刀剃得发亮的头颅。布幔后面的他,总也有一圈淡青色的微光在顶上时隐时现。”就是这样一段在成人眼里幼稚而可笑的单恋,在三毛的心底,若即若离的住了两年。直到小学毕业,各奔东西。而在杳无音信之后,用了多长的时间,三毛彻底忘掉这份小感情,没人得知,三毛或许说过,或许写过,只是没人在意。
  
  应该感谢白落梅,她格外提到这件事,感谢白落梅的细腻和感同身受的解读,让我们知晓,三毛的童年和我们一样有过那样的小小的感情;让我们知晓,三毛曾经也是那样一个羞涩的小女孩儿。
  
  【贰】自闭的少年
  
  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明了,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而这点在三毛身上,也厚重而结实地被印证。白落梅用很多的笔墨对这点作了注解。我想,白落梅在写到这个时期的三毛时,一定是有着深沉的疼惜的,一如我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
  
  初二那年,三毛13岁。成天沉迷于文字世界里的三毛,于其它的功课都不曾有一点的用心。第一次月考下来,三毛四门功课不及格。尤其是数学,那些数字于三毛就像一个一个跳着舞的小妖怪,成了三毛最大的心事和障碍。这样有些惨不忍睹的成绩,让一向大度而从容的父母也倍感忧虑。他们用了十分的苦心和耐心劝导三毛,这让自尊、骄傲的三毛勉强收了心,暂时放下那些课外书,一心追赶功课。凭着她超人的记忆力,三毛硬生生把各门功课都给背了下来。她居然考了几次满分。这种突然的转变让她的数学老师起了疑。觉得她一定是做弊。她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她对三毛进行了一次突击考试,高难度的题目,压根儿是三毛课本里没有过的,三毛傻了眼,直接吃了个鸭蛋。
  
  13岁的三毛,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羞辱。
  
  三毛在书里这样写: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的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一个老师可以毁了一个孩子也能成就一个孩子。而后来的三毛,之所以有那样的性格,那样的经历,很多都是因了老师的缘故。而对于这些,我们该痛恨还是该感激?
  
  对于年幼的三毛,对于那个造成一个孩子自闭症的老师,我们该给予怎么样的痛斥和批判。而对于后来这个横空出世、在文字的世界里潇洒来去挥洒自如的女子,我们是否又该庆幸。只是如果时光的青鸟可以拍翅重来。我情愿三毛当年不要遇到那样一个老师,一个孩子的自尊是最脆弱也最宝贵的啊。
  
  当年倔强而隐忍的三毛没有流一滴泪,却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莫名的晕倒。从此患上了自闭症。她不愿说出这些,却不肯再去上课。她开始逃学。那时的三毛的心已是浮尘野马。而三毛逃学选择逗留的地方竟然是公墓。她说“世上再没有比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在三毛心里,死人是温柔的,墓地是安全的,慈悲的。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个月,直到学校给三毛的父母写了信。
  
  父母知道了她的逃离,知道她了的自闭,这让父母心疼无比,父母给她办了休学。就这样,三毛离开了学校,渡过了七年漫长而艰难的自闭的时光。休学在家的三毛,有了自由却给自己的心上了把锁,这把锁经过漫步的七年的时光,几近锈死。
  
  【叁】不幸中的大幸运
  
  曾经百度过白落梅的生平,想了解她的童年、少年,了解她更多的人生。只是那里关于这些并没有更多的文字。而我,只能靠着自己的感觉去猜想,白落梅对于三毛的父母有着深沉的敬重和感激。倘若不是三毛这样的父母,三毛的一生该有着更多的艰难。
  
  的确应该庆幸,三毛有一双从容而大度的父母,他们不苛责不勉强,给了三毛最宽容的守护。倘若不是如此,三毛的一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凄风和冷雨。
  
  为了让自闭的三毛走出心里的牢笼,她的父母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给三毛寻找过无数的机会,也不停地创造着机会。他们不想要女儿优秀、出色,他们只想要一个正常的,愿意走出家门,愿意跟别人交流有自己小伙伴儿的孩子。
  
  一定是有上帝的吧,我愿意相信。相信父母的努力和苦心感动了上帝,也相信上帝终究是有它的慈悲心的。
  
  终于在三毛自闭在家的第七年,上帝派了个天使,这个天使手里有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打开了三毛的心锁。尽管这把锁已经被七年的岁月腐蚀的遍布斑斑锈迹。
  
  这个天使叫顾福生,顾祝同将军的二公子,台湾五月会的画家。
  
  三毛在《我的快乐天堂》中写道:“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白落梅一定认真的读过三毛所有的作品,在很多关键的时候,总会有三毛自己的文字加以佐证。三毛对于顾福生的一见倾心,是她一辈子不敢打开的结,在很多年后,才敢面对,才敢这样说。
  
  顾福生是个把全部心思投入绘画中的艺术家,对于三毛的自闭不追问,不好奇。他只是温和安静的待她。三毛于画画并无天份,老师却始终如春风般温和。
  
  人生的梦想总是百折千回,在很多看不清来路的岔口需要别人指点迷津,她拨开云雾。顾福生就是三毛人生梦想的摆渡人。
  
  那一天,他微笑递给三毛一本《笔汇》合订本和一本《现代文学》书刊,这几本现代读物与三毛之前读过的古典小说和外国名著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世界。打开书刊,清新俊朗的现代气息,如春风般拂开三毛心灵厚重的尘埃。三毛开始在那些淡烟细雨的清晨,和风敲窗的午后,月光如水的晚上堆砌自己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的城堡。堆砌的多了,她从中选了一篇,鼓足勇气交给了顾福生。
  
  有一天,顾福生对她说:“你的稿件在白先勇先生那儿,《现代文学》月刊,同意吗?”这一句,让三毛这个自闭了七年,于外面世界的秋去来是春来全然不知的,孤独如雁,寂寞如蝶的女子欣喜到难以自持。正是这首刊在《现代文学》的意识流小说《惑》改变了三毛的一生命运。三毛在文字里找到了遗失已久的自尊和自信。文字给了她另一双眼睛。而在三毛眼里,恩师顾福生的赐予,是她心底认定了一段缘分,是她生命史册上最重要的一章。她以为这种缘可以让她倚仗一生。只是很快的,这一程缘就到了尽头。
  
  有一天顾福生对三毛说“再过十天,我要远行……”顾福生要出国求学。他给三毛介绍了另外的老师。
  
  十天后,一艘叫做“越南号”的船,载走了这个追梦的年轻人,也带走了三毛的另一个灵魂。(十年后,三毛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这对十年未曾谋面的师徒约好在芝加哥会面。而三毛却因了自己的自卑,选择了胆怯的逃避。十年的光阴里她还一无所有,一无所成,她不知道拿什么向她最看重,最感恩的人来交代。)
  
  顾福生之后,三毛又得遇几位欣赏她,指引她的老师和朋友
  
  在陈若曦(白先勇的女同学)的鼓励和提议下,三毛给成立两年的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希望学院能收下她这个离开校园很多年的热爱文字的女子。在三毛后来的回忆中,她清晰的记得最后一句话“区区向学之志,请求成全。”张其昀收信后立即亲笔回信“陈平同学,即刻来校报到注册”。张其昀的成全,让三毛的人生有了沧海桑田的转变。
  
  ——沧海桑田,是白落梅的词。当时我以为这个词不对,我觉得大学对于三毛应该是柳暗花明,以为走入大学的三毛以后的人生应该是明亮的色彩,而在知晓三毛在这所大学里的经历。我知道“沧海桑田”是最精准的词语,无可替代。感谢白落梅,这个吃人间烟火的女子,却是个心思灵慧的文字的精灵和天使。对于三毛她是倾心而倾情的体会。在很多的场景中,她想像的翅膀一定都曾经亲历过!
  
  三毛在大学的经历让她遭遇了人生另一场重大的挫折,这个挫折让三毛选择了流浪。
  
  她爱上一个叫舒凡的同学。这个人是三毛真正的初恋,爱到没了自我,爱到远走他乡。
  
  在三毛的主动和努力下,这段恋情也曾经在美丽的校园开出过娇美的花儿,只是一如所有大学里的恋情一样,终究没能结出最美的果。两年的恋情里,三毛觉得自己是枝头最艳丽的花朵,为了所爱的人,她要固执绽放,以身相殉。
  
  爱情于女人而言,一定是生命中最重的那个砣。白落梅应该如此吧。要不然她也不会用这样的文字和态度写三毛的这段爱情经历。
  
  三毛在舒凡要毕业的时候,逼着他结婚,而当时的舒凡只想先立业。
  
  三毛买了机票,告诉舒凡,若不能结婚,她远走。最终舒凡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三毛仓惶中不知所措的出逃。或许痴情也是一种错,很多的爱都要适可而止。只是三毛要的却是桃花扇的壮烈。这是白落梅对三毛这一行为的注解。许是我的浅薄,而我只想把那个时候的三毛当作一个在爱情里愿意低眉却依然有着任性和骄傲的女子。当时的三毛只是把出国把机票当作一种威胁,因为当时的三毛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只是这种威胁没有她期望的效果,她最终逼走了自己。
  
  【肆】宿命般的荷西与归宿
  
  三毛逃到了西班牙。
  
  三毛奔走天涯是为了疗伤,远行于她,在那个时候并不是信仰,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只是想要遗忘,想要放逐。只是因为这场放逐,三毛走出了心中的小天地,有了走遍河川的热忱和渴望。这是否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来到陌生的国度,三毛的日子变的漫长。她给家里写信,不说寂寞不道凄凉。陌生的环境里,三毛没时间回忆,没有朋友,语言不通的三毛狼狈地应付着她的困境。
  
  时间是最温柔的刀客,曾经宰割了她的爱情,如今又成了她的良药。在那里,渐渐的,三毛成了马德里一只自在飘摇的燕尾蝶。她开始坐咖啡馆、跳舞、听歌剧。学会了抽烟、爱上喝酒。她还是那个纯洁的女子,只是开始懂得享受生活。那时的三毛似乎远离了曾经的自闭,也遗忘了失恋时的痛苦她有了另外一种年轻而灿烂的颜色。那就是:风情,洒脱,自在,甚至狂野。
  
  也是在这里,三毛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荷西。
  
  “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在我高中时候的印象里,一直以为三毛是个丑丑的女子,后来我专门百度过她的照片儿,仅有的那些照片也足以让我看到一个美丽,出众,散发着别样气质和风韵的女人。
  
  这些人中有一个西班牙男孩,名字叫JOSEMARIAQUERO,三毛唤他,荷西。初见荷西,他还不到18岁。这个18岁的男孩子在初见三毛的那一瞬间,就认定要娶她做妻子。他爱上了三毛,并把对她的爱当作信仰。
  
  三毛跟荷西的故事,很多人都明了。我不想多说什么。他们用了六年彼此等待,有了七年的执手相握,最后是一生的阴阳两隔。这样的故事,是传奇,是浪漫,是凄凉,是落寞。
  
  关于她跟荷西的结婚,三毛这样说,“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为了父母,至于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单身下去。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原不该在这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而婚后的三毛如果曾经说过她的婚姻是完美而幸福的,在他们婚姻的最初,那一定是个美丽的谎言。也许这一点,对于热爱三毛的读者,对于对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有着最美好祝福和向往的读者来说,稍嫌残忍。我们总是渴望完美,只是事实上,哪里又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呢。白落梅,这个细腻的女子,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客观而冷静的。她愿意接受和正视三毛与荷西婚姻的不完美。不掩饰不回避。
  
  尽管荷西在生活上,对她关爱有加,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成全三毛的喜好和心愿。但他们却无法在一起谈文字,谈人生。荷西是个单纯的人,除了他热爱的海,于其它都一无所知。单纯或许是优点,但更多时候,也让三毛觉得很悲伤。三毛在万人眼中浪漫到极致的婚姻,依然有着许许多多唯她自知的遗憾,俗世的我们,对于婚姻又何须苛求完美。祈愿天下人在婚姻中都能修得温情和圆满。
  
  生活从来,于任何人都不会只有风花雪月,只有琴棋书画。只是三毛,从来不是凡间的精灵。她热爱流浪,要去撒哈啦寻找她前世的乡愁。荷西当然舍身相随。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叫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也因了三毛的追寻才有了后来的《撒哈拉的故事》,有了那么多让人沉醉的文字。
  
  三毛热爱撒哈拉,把那里当成自己灵魂的归宿。只是她跟它的缘份也有尽头。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日,三毛乘飞机离开撒哈拉。从此再没踏上那片她热爱和眷恋的土地。在那里,她交付了自己三年零八个月的光阴。三毛当初义无反顾的来是对它的情深,仓促的离开也非辜负,而是为了逃离,那里已经不复当初的宁静和安祥而是连绵的战火和冲突。人间大梦,往往转瞬就会到了尽头。
  
  而这场战火,却让三毛刻骨的爱上荷西。
  
  三毛写信告诉父母,荷西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青年。那时阿雍已是一片混乱,大家都想尽办法逃离沙漠,哪里还顾得了那些身外之物。荷西却有这般能耐,借助一艘船只,满载而回。患难时期,三毛愈发觉得,嫁给荷西,当是今生无悔。倘若曾经有过惆怅,有过叹息,此时皆随着逝水流光,散作灰尘。
  
  老天似乎有意的捉弄。
  
  离开撒哈拉的三毛和荷西来到了拉芭玛岛,而这座山明水秀,杏花遍野的美丽的岛屿却是三毛的宿命之岛,荷西的死亡之岛。
  
  ……
  
  三毛在最后的岁月真诚的爱上荷西。只是他们的缘份竟然很快地到了尽头。
  
  失去荷西的三毛,心里除了痛苦只有苍凉。她只愿化作轻舟,漂泊去了无人烟的水岸。从此甘心为茧,永不化蝶。
  
  之后的三毛又走了些地方,回过故乡。拜访张乐平,追寻过王洛宾。这些于她是生命中最后的光阴。
  
  三毛曾说,人生是一场情缘。而情缘尽时,她选择壮烈。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三毛用长丝袜自缢于浴室。终年四十八岁。她的自杀终将成为千古之谜。她没留下只言片语。
  
  “我的一生,到处都走遍了,大陆也去过了,该做的事都做过了,我已没有什么路好走了。我觉得好累。”这是三毛死前不久,对母亲说过的话。
  
  这世上最了解三毛的,还是她的父母。父亲陈嗣庆一直都有预感,他觉得三毛终归有一天会再走上这条路(三毛的一生里几度自杀)。他知道这孩子自小就过分孤僻敏感。用他的话说,她一生都很孤独,很寂寞。
  
  白落梅笔下的三毛,不一定是最真实和客观的三毛。她笔下的三毛一定是深深地带着自己的想像和期许的三毛。而我今天所解读的白落梅的《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也一定不会完全是白落梅想表达的三毛。三毛于白落梅,于青鸟,于每一个热爱她的读者,都会有万千种各自己期许的风情和模样。
  
  这是一个无从回避的事实:三毛于她的父母,是他们用心守护一生的有血肉的孩子;三毛于荷西,是他挚爱的真实的妻子;三毛于我们,只能是一个传奇,只能是每个人心里的三毛。白落梅如是,青鸟如是,读这些文字的你也如是。
  
  感谢白落梅,给我们奉献了这一本《你的锦瑟我为流年》!让我读到与我当初的以为完全不同的三毛。
  
  感谢你的阅读!让青鸟的文字有她的价值。
  
  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自己的三毛!
  
  题外话:
  
  这篇文字的雏形是《三毛,这个女子,这个孩子》,于2013年7月9日曾经发表在青鸟的空间(旧QQ:819336727),2013年8月份在网上发现这篇文字只字未改的被抄袭!今天修改过的文章我给了它另一个名字《三毛,孤独的孩子》。这是我理解的,从白落梅的文字里读到的三毛。我知道,我的三毛也不是最真实的,只是,对于三毛,谁又敢说她理解的是完全准确的呢?
  
  

微信搜索:辉坛文学,每晚八点,有声原创,不见不散!扫描关注吧!

 




分享到:
请点击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让更多人阅读!


此文甚好
(6)
100%
踩一下
(0)
0%

标签(Tag) : 三毛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青鸟 本文作者文集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辉坛积分:20870 分 辉坛金币:3830 枚 注册时间:2014-12-18 13:12 最后登录:2015-08-03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