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帐号 在线排版 加入收藏 网站导航 TAG标签
原创文学网(htwxw.cn)
辉坛文学网-有奖征文,原创文学网征文
心情说说
  • 恩宇 说:呵呵!!!
  • 寒千古 说:【西江月】 入月仲秋兴庆,玉盘静注吾窗。借芒明月夜!!!
  • 清香荷韵 说:大家好,我是清香荷韵!!!!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胸无识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素手挽青丝 说:你的衣角是我留不住的忧伤!!!
  • 丹心汗青 说:我说,我想回来,还回的来吗?!!!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 袋鼠 说:知难而进,愈挫愈勇;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天道酬勤,!!!
  • 袋鼠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当前位置: 辉坛文学网 > 名家散文 > 黄裳 >

苏州的书市--作者黄裳

时间:2015-01-07 22:31来源:黄裳文集 作者:黄裳 点击: 次 -[收藏本文]



近来很少到苏州去了。前些年可不是这样,五十年代有一阵子一个月总要去两三次。后来踪迹渐疏,也是一个月一次,或两个月三次。是什么吸引我这么舍不得苏州呢?虎丘、山塘、灵岩、天平、拙政园、网师园、松鹤楼、元大昌……这些当然都是使人流连而不忍去的所在。不过说到底,苏州对我最有吸引的地方是那些旧书铺、书摊。
 
当年的护龙街、今天的人民路,从察院场朝南,几乎整条街都是书铺,连马路边上的地摊上都是书。出了火车站,赶到观前,什么地方都不去,首先就是逛书铺,这一逛就是半天。玄妙观里、景德路上也有书铺,不过去的机会较少。有一次坐三轮车到阊门去,忽然发现路边竟有一家书店,赶紧停车,跑进去一看,竟自买得了一册明万历刻的《草堂诗余评林》,书只剩了一半,但却是书林刻本(所谓“坊刻”),在各家藏书目录上都没有著录。我多年来留神买各种不同版本的《草堂诗余》,前后所得有五六种,这个残本是其中之一。我在这里首先提到这件事,是想说明当时的苏州是无时无地不能得到中意的旧书的。
 
一九四八年秋,吴晗从北京来沪,想乘飞机去港转赴解放区,不料机场要凭附有照片的身份证,走不成了,只好躲在上海朋友家里。那时郑西谛刚印好了一部《玄览堂丛书》,送了一部给他,正好供他闭户读书,消磨岁月。不过总是看旧书也不免气闷,朋友们就约他到苏州去玩两天散心,同去的还有叶圣陶先生。车到苏州,有人接待,吃罢夜饭,已经是七八点钟了。郑西谛忽发豪兴,说“我们去访书去”!
 
书店都早已上了门板,西谛就一家家叫开了门进去看。我们先到玄妙观中的李德元书铺,主人拿出了三本书给我们看。其中有一册嘉靖赵府味经堂刻的《谈野翁试验小方》,板式很特别,巾箱本,板框四周是阴文刻花的阑。味经堂刻的这类小册子很多,多是未见著录的,这本《小方》在《千顷堂书目》中却有,西谛就撺掇我买下了。同时买了一部康熙刻的《骆临海集》,价钱只及《小方》的十分之一,随手送给了吴晗,因为骆宾王是义乌人,他的同乡。喝得半醉的西谛又带领我们走上了护龙街打开了一家书店的排门,走进去一看,满壁琳琅,整架都是清初刻的大部头各省方志,是许博明的藏书。西谛激动极了,连声说:“这些都应该买下来!”可是我知道他当时正是一文不名,不久前还卖掉了一大批明本书,有一本手写的《纫秋山馆行筐书目》放在寄售的书店里,可是一见有价值、难得碰见的好书,不管力量够得上够不上,还是说:“这些书应该全部买下来,不能让它流散了!”他就是这样一个爱书如命、豪情满襟的人。
 
一九四九年秋江南解放,我到南京、无锡、扬州去采访,顺便也看看书。回上海的那天,经过苏州,已经是傍晚了,天上还落着深滞暮雨,还是捺不住下了车赶到护龙街上。在集宝斋看到了一屋旧本书,那是刚收进来的不知谁家的旧藏,从地板上堆起了一人多高的一座“书山”。
 
要一本本地看是不行的,只能抽。就这样我随手抽出了一本清初刻的女词人徐灿的《拙政园诗余》,真是高兴极了。书刻于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大字疏行,依旧保留着晚明风气。纸用棉料,前有陈之透序,卷尾还保留着她的几个儿子的校刻题名,旧为江山刘履芬藏书。此书她的同乡、著名藏书家吴兔床也不曾见过,刻《海昌丽则》时似乎根据的是个抄本。像这样以极偶然的机缘得到善本书的事,在别的地方是难得遇到的。
 
来往熟了,因之也结识了许多书友。琴川书店夏淡人是很能谈谈的一位,尤其可感的是他允许我到书店楼上去随意翻看他所藏的大量残本。
 
我买书是不弃丛残的,因为这些旧刻作为板刻的标本,自有其价值,有些还是不见全本流传的。有一次,得到一本《广川画跋》,只剩上半,是嘉靖刻本,白棉纸印。书既少见,尤其有意思的是这是明代快雪堂主人冯梦祯的藏书,前后有三四方印记,刻得精极。又一次,看到一本巾箱本的《坤雅》,只存上半。看样子是万历刻本,但其中又夹杂了许多补刻的插页,小字写刻,时代似乎更早,终于不知道是什么本子。特别吸引了我的是书前有一方“顾贞观印”的白文方印,正是顾梁汾的藏书。
 
夏君告诉我,这书的下半可能还在,要等配全了再给我。果然,没有好久,全书就寄来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些书从藏书人家里流散出来的情景,有时是乱七八糟地论斤而出的,身首异处的情形正是常事,它们没有落到还魂纸厂真是一种极大的幸运。
 
护龙街两侧有许多小巷子,好几次经过马医科巷,知道这就是俞曲园的故居所在。多次走进去打听,都没有找到。直到前两年曲园重新整修开放,才有机会去访问。原来这是在巷底深处,只修整了春在堂的几处屋宇,曲园好像还没有动工恢复。
 
俞曲园的《春在堂随笔》中有一则云:“桑在京师,许文烙招饮于其养园,花木羁然,屋宇幽雅,颇擅园林胜事。文烙云:”冉地山侍郎尝病吾以杨木为屋,恐不耐久。吾日:君视此屋可支几年?冉日:不过三十年耳。吾日:然则君视许滇生尚可几年耶?冉亦大笑。‘余谓,公此论真达人之见也。未及数年,公归道山,屋固未记而已易主矣。余在吴下筑春在堂,旁有隙地,治一小园,名曰曲园。率用卫公子荆法,以一苟字为之。或虑其不固,余辄举文烙语以解嘲焉。“这一节笔记写得很好,不但显示了主人的胸襟怀抱,也说明了曲园之不与拙政园、恰园等相提并论的作意。这正是一座学人的家园,其文化气息远胜于金碧辉煌的楼阁亭台,虽然在一般游人来说怕要失望,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但在护龙街畔有这样一座小园正是十分合适的,比起恰园来似乎还更有趣些。
 
三十年过去了。人民路上已是一番崭新的景象。古旧书店还剩下了一家。偶然走进去,承主人的好意让到楼上去看书,依旧是满壁琳琅,不过和三十年前相比,那时摆在地摊上的货色似乎还要比现在放在玻璃橱里的质量高得多。这是不能不使人叹息的。曲园可以重修,可是当年的书店街的盛况就不容易恢复了。即使是重开几间门面也不顶用,就和北京的琉璃厂一样。这要看来,俞曲园转述许滇生的话,还是有点意思的。时代大踏步前进了,许多旧事物,包括文化环境,免不了淘汰、鼎新,正不必发许滇生那样“达人”的感慨。历史旧的一页翻过去了,可历史总是历史,是不应该淡忘的。
 
我看苏州虽然不是苏州人,但对我来说,苏州实在是有如第二故乡那样的地方。近四十年来,曾到过苏州多少次,实在已经记不清。开始时是隔一两个月就要去一次,也许还要多,后来逐渐稀落下来了。现在已不常去,但每年总还要到一两次。
 
这样说,应该对苏州是有很深的情份和了解了,但事实也不尽然。
 
苏州是以她的山水、园林、饮食……著称于世的,这就是每一个初来苏州的游客必须领略的要点。习以为常,一提起苏州,好像就不过是逛灵岩、虎丘,游拙政园、狮子林,吃松鹤楼的松鼠鳜鱼、石家饭店的鲐肺汤……,如此而已。这当然是很浅薄的游览方法。不过,限于时间、条件,一个匆匆的过客也只能如此。我虽然算是个老资格的游客,也难免不受到这种认识的限制。如洞庭东山,我只是前两年才到过一下,又乘车环山走过一转,西山就至今没有去。名园如汪义庄的假山,因为圈在刺绣研究所内,至今还没有瞻仰的机会。至于吃,那更是管窥四测了,给“美食家”听见,只能引起暗笑。但无论怎么说,对苏州还是很有感情的,有所了解的,尽管很肤浅。
 
不管怎么说,说苏州是一座文化古城、名城,是千真万确的。她的一切特点,都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积累分不开。苏州的山水其实并不雄奇,只因曾经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种种不同影响的人物,在这里居住过,流连过,或死后葬在这里,就使并不雄奇的山水变成了名胜与名区。花园与饮食也是一样,无一不是悠久的高度发展兴旺的民族文化的创造与积累。从这个角度观察,檀香扇、评弹、茶馆、盆景……这些就都可以网罗在内,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完整的苏州的组成部分。
 
解放以来,苏州确是经过了巨大的变化,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我们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这个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具体落实到苏州这个地方,就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解答,也有不少经验需要总结。
 
苏州和别的许多城市不一样,不能省力地把别处的建设规划搬来使用,应该充分考虑古文化城这个特点。这就给苏州的建设带来不少困难,事物总是有弊有利的。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几个建设文化名城的试点城市,那苏州将是非常理想的地方。
 
有那么多困难问题要妥善地解决,这正是最好地施展人们的聪明才智的机会。出了好的经验,对全国都有大用。苏州在这方面做出出色贡献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我想我们应该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这个古城。虽然来来去去了若干次,现在看来却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譬如,苏州本来是“人家尽枕河”的水乡,但今天这个特点大大减色了。
 
著名的洞庭西山风景区,因为开采石料,把秀美的岩洞也炸掉了;车出灵岩,迎面而来满山都是小墓碑,【名家散文阅读 www.htwxw.com】这是非常难看的“风景”,不能与天平的“万笏朝天”相提并论。
 
过去我的常来苏州,主要是给玄妙观、护龙街……的无数书店与旧书吸引来的。
 
现在这种特色是难以恢复了,但也不能不努力,恢复哪怕是百分之几也好。
 
在文化领域内开发建设新的项目,更是当务之急。花园只是那几座,来多了也要厌的;旧书就两样,它和未曾发掘发现的地上地下文化一样,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从这个角度观察,苏州的文明建设正是前途无量、前景广阔的。
 
丰子恺过去画过一张漫画,画着一个穿长袍,披围巾,带副墨镜的人,嘴里衔着一支香烟,右手托着一只鸟笼,题日“苏州人”。这漫画是画得好的,确是画出了当时苏州的某一方面的特点。看到这张画时我还在北方读中学,还没有到过苏州,看了觉得好笑,心想“天堂”里的生活其实并不值得羡慕,这样的“神仙日子”,恐怕一天都过不惯。解放三十多年来,苏州确是经过了深刻的变化,这样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了。
 
今天在花园茶座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退休老同志在喝茶、下棋、看报、谈天,但找不到一个带有那种气味的“苏州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对文化的理解、态度、看法是会改变的。应该向好的,健康的方向变,这是一点都没有疑义的。漫画家笔下“苏州人”所代表的那种文化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知道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文化,不过这并不是今天所要恢复的。
 
一九八四年二月七日

微信搜索:辉坛文学,每晚八点,有声原创,不见不散!扫描关注吧!

 




分享到:
请点击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让更多人阅读!


此文甚好
(4)
100%
踩一下
(0)
0%

标签(Tag) : 特点

  







分隔线


散文集-栏目
  • 朱自清散文
  • 三毛散文
  • 袁昌英散文
  • 陈衡哲散文
  • 傅东华散文
  • 蔡元培散文
  • 李碧华散文
  • 张承志散文
  • 肖复兴散文
  • 林萧散文
  • 王统照散文
  • 曹靖华散文
  • 徐蔚南散文
  • 废名散文
  • 鲁彦散文
  • 王了一散文
  • 穆木天散文
  • 方令孺散文
  • 翦伯赞散文
  • 罗黑芷散文
  • 顾城诗集散文
  • 汪国真诗集散文
  • 刘再复散文
  • 李健吾散文
  • 瞿秋白散文
  • 北岛诗集散文
  • 刘亮程散文
  • 高洪波散文
  • 冯至诗歌散文
  • 洛夫诗歌散文
  • 卞之琳诗集散文
  • 韩少功散文
  • 纳兰性德散文
  • 梁遇春散文
  • 张洁散文
  • 冯雪峰散文
  • 李存葆散文
  • 王充闾散文
  • 莫怀戚散文
  • 应修人诗集散文
  • 戴望舒散文
  • 钟敬文散文
  • 林小娴散文
  • 李汉荣散文
  • 何其芳散文
  • 碧野散文
  • 田仲济散文
  • 韩春旭散文
  • 龙应台散文
  • 王鼎钧散文
  • 陈染散文
  • 张贤亮散文
  • 梁晓声散文
  • 林非散文
  • 孙伏园散文
  • 陈之藩散文
  • 池莉文散文
  • 王小波散文
  • 刘湛秋散文
  • 铁穆尔散文
  • 吴组缃散文
  • 艾思奇散文
  • 邹韬奋散文
  • 黎烈文散文
  • 叶灵风散文
  • 李霁野散文
  • 丽尼散文
  • 陆蠡散文
  • 雷抒雁散文
  • 雪小禅散文
  • 黄裳散文
  • 马丽华散文
  • 菡子散文
  • 梁衡散文
  • 张秀亚散文
  • 杜重远散文
  • 徐訏散文
  • 许钦文散文
  • 叶紫散文
  • 郑振铎散文
  • 莫言散文
  • 毕淑敏散文
  • 李广田散文
  • 罗兰散文
  • 钱钟书散文
  • 丰子恺散文
  • 艾青散文
  • 张恨水散文
  • 叶圣陶散文
  • 郭沫若散文
  • 谢冰莹散文
  • 张抗抗散文
  • 王蒙散文
  • 赵丽宏散文
  • 冯骥才散文
  • 刘墉散文
  • 铁凝散文
  • 宗璞散文
  • 董桥散文
  • 周国平散文
  • 本月热门文章